企信京牌6年间为数万车主提供北京车牌托管,租赁京牌,请拨打:18532672073(微信同步)
不研究动力电池的车企,不是“好蔚来”
“锂电主材行业还未进入周期性波动,需大幅扩产以迎接2025年35%的电动车渗透。”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副院长高小兵的判断是,锂电材料还远没有进入周期性行业,未来会继续处于投资开发阶段,因此在资金投入、研发投入上均需要持续提升和加强。
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无论是、资本,锂电行业的热度蔓延。GGII初步统计,未来5到10年将有超过2万亿的资金,投入到从原材料到电芯的锂电产业各个环节。
在第十四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上,GGII对外发布了“2021中国锂电材料产业大数据”,高小兵主要分析了2021年中国锂电材料的行业现状,以及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行业热度从出货量增速已可窥见。2021上半年四大主材出货量普遍达到去年全年出货量的90%,磷酸铁锂材料出货同比甚至达到138%。GGII预计,今年四大主材的同比增速会超过120%。
上半年出货量增长的驱动力在于,一是下游产销超120万辆,带动动力电池同比增长接近4倍;二是储能锂电池市场同比增长超40%;三是其它细分下游市场,如电动工具等同比增速超50%;四是海外需求旺盛带动出口大幅增长。
回溯历史,2014年开始领域迎来真正放量的元年,四大主材出货量在2016-2020年复合增速30%-40%,GGII预计2021-2025年的年复合增速将继续保持在该水平。
“年复合增速10年保持在30%-40%,说明这是一个黄金行业,且确定性十分大。”
4大行业变化
站在新一轮扩产周期的重要节点,过去一年半,锂电四大主材领域已然发生了变化,高小兵从产品结构、集中度、价格走势、供需情况等作了阐述:
一、产品结构变化:高性能材料占比提升
正极方面,LFP材料占比从2020年的25%上升到2021H1的38%。预计今年全年磷酸铁锂的占比将超过三元材料。
GGII认为,LFP材料并非替代三元材料,而是价值重新回归,未来三元材料与LFP材料仍将长期并存。在部分领域,比如在储能市场,磷酸铁锂更有优势,三元材料在电动工具、长续航里程的乘用车的优势还是会继续维持。
负极方面,人造石墨占比从2020年的83.6%上升到2021H1的85%。GGII认为,人造石墨的优势继续领先,其比容量已接近天然石墨,高端超365mAh/g。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人造石墨比容量与天然石墨相比,优势会逐渐放大。
隔膜方面,湿法隔膜的比例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随着下游锂电池高能量密度趋势,带动湿法隔膜提升。不过GGII认为,湿法并不会全部替代干法,两者将相互发展。今年得益于储能和磷酸铁锂出货的大量提升,干法的出货量也不断上升,未来干法隔膜仍会有一席之地。
可以看到的是,磷酸铁锂、人造石墨以及湿法隔膜这几类占比提升的材料具有高容量、循环性好、性价比等一个或多个特性。
由此,GGII分析得出,锂电池的发展方向是往高性能、低成本发展,更高性能的锂电池是未来主流,高性能材料占比将继续提升。
二、集中度下降:中小企业的黄金上车机会
数据来源:GGII
从集中度来看,今年上半年,正极、电解液和隔膜排名前六的集中度均有所下降,仅负极有所提升。GGII认为,负极材料TOP6行业话语权强,石墨化供应充足,满产满销,中小企业石墨化短缺是集中度提升的原因。
在过去五年,四大主材的集中度一直在往上走,而今年上半年集中度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产能不足,后面的材料企业有机会进入一些大厂,或者跟一些潜力企业合作。
“五年前的门槛是资金,而现在的门槛是资金、技术、团队、供应链、客户资源,所以现在这个门槛更高。”
需强调的是,锂电材料行业在未来10倍的增长空间相对确定,现阶段各环节都还有进入机会上车,但在门槛更高的情况下,要有竞争要素储备才可能在这个行业快速爆发的时候获取一席之地。
一方面,下游需求旺盛,头部企业产能有限,中小企业产能利用率将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行业产能不足,是最佳且近期最低门槛的上车机会,但需要极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
三、价格向上:材料周期性蓄势待发
今年上半年以来,三元、铁锂、负极、电解液价格均在上涨,且电解液价格大幅上涨。
高小兵表示,上述主材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一个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比如正极材料是受镍、锂盐等影响;另一个是产能不足,比如磷酸铁锂产能偏紧导致价格上涨。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隔膜价格没有出现上涨,但并不代表明年不会涨。
从价格趋势看,下游电池价格快速下行,与成长期特点匹配,虽然主材价格波动,但这是受到原材料影响。GGII的看法是,原材料具有周期性而主材周期性还未出现,当前产业链仍处于投资开发阶段,需大幅扩产迎接周期性到来。
四、供需不平衡:材料产能需增8倍
GGII的保守判断是,2025年中国的渗透率将达到35%,预计锂电池出货较2020年将增长5倍。若按照目前产能的60%到70%来预测,材料现有及规划产能需要达到2020年的8倍以上。
高小兵指出,当前产能偏紧的是VC、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PVDF等。从原材料供需来看,锂盐之前75%以上都依靠进口,无论是澳洲锂辉石还是盐湖,由于海外锂资源扩产延期导致今年碳酸锂等锂盐价格飙升,而国内锂辉石和盐湖开发仍需要时间。
具体来看,VC和六氟磷酸锂基本上到2023年缓解,且一定程度上将会存在产能过剩;负极产能较充足,主要是原材料限制了它的价格;隔膜和铜箔今年涨幅不明显,从现有产能来看相对能够满足当前需求,但到明后年并不是很确定;磷酸铁和氢氧化锂当前出货偏紧;溶剂随着不断扩产,供应紧张将有所缓解。
5大市场动态
市场需求大幅增长直接刺激四大主材产能大规模扩充,整体来看行业预期好,产业链扩产、投融资、新入跨界多,材料供给增加。
一是扩产。截至2021年8月,GGII不完全统计,2021三元正极总规划扩产超120万吨、铁锂正极超240万吨,负极超115万吨、电解液超80万吨、隔膜扩产超100亿平。
二是跨界布局。企业跨界入行,如钛白粉企业布局正极,石墨化、针状焦企业布局负极,聚乙烯企业布局隔膜等,包括中核钛白、龙佰集团、万华、三美股份、江铜等,且新进入者大多是经历过原来行业周期的企业。
三是投融资。为进一步扩张产能,增强资本实力,企业不断加快定增与可转债、融资与IPO发行等融资。
四是上下游整合。锂电池厂商纷纷布局上游原材料,如国轩布局正极、BYD布局锂盐、欣旺达布局隔膜涂覆、亿纬锂能与正极和隔膜企业合资等。
五是海外布局与出口。2021H1我国磷酸铁锂、隔膜、负极材料、电解液、氢氧化锂等材料出口均创历史新高;在海外布局上,天奈、容百、天赐、新宙邦、恩捷等材料企业均已在海外建厂。
展望2022年
基于对过去的一系列复盘与最新市场走向,GGII对于2022年四大主材的发展预判是:
正极方面:目前磷酸铁锂供应偏紧,三元材料产能充裕;到2022年,磷酸铁锂、三元产能充裕,但是锂盐因锂矿、磷化工供应不足,将成为正极材料产能释放限制因素。
负极方面:目前石墨化为负极产能限制瓶颈,导致价格飙升;预测到2022年,上半年石墨化将逐步缓解,下半年大批量石墨化投产释放,负极产能利用率提升,价格回落。
隔膜方面:目前供应开始逐步偏紧,干法、湿法的一线企业逐渐满产满销;预测到2022年,产能投放与实际需求错位出现部分紧缺,价格可能回升。
电解液方面:目前因VC、六氟原材料短缺,行业供需紧张,成品价格暴涨;预测到2022年,原材料持续紧张态势将持续到2022年Q3,有望在2022年底供求大幅缓解。
整体来看,GGII认为,一方面,当前锂电主材行业还未进入周期性波动,需大幅扩产以迎接2025年35%的电动车渗透;此外储能市场也处于爆发前夜,随着储能基数上升,锂电材料量级也将扩大。
另一方面,由于还未进入周期性,对很多企业而言还有进入的机会,但需警惕的是,只有规模远远不够,在资金、技术均有一定的门槛。GGII的判断是,5年后锂电材料的周期性将会出现。
,
“锂电主材行业还未进入周期性波动,需大幅扩产以迎接2025年35%的电动车渗透。”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副院长高小兵的判断是,锂电材料还远没有进入周期性行业,未来会继续处于投资开发阶段,因此在资金投入、研发投入上均需要持续提升和加强。
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无论是、资本,锂电行业的热度蔓延。GGII初步统计,未来5到10年将有超过2万亿的资金,投入到从原材料到电芯的锂电产业各个环节。
在第十四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上,GGII对外发布了“2021中国锂电材料产业大数据”,高小兵主要分析了2021年中国锂电材料的行业现状,以及未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行业热度从出货量增速已可窥见。2021上半年四大主材出货量普遍达到去年全年出货量的90%,磷酸铁锂材料出货同比甚至达到138%。GGII预计,今年四大主材的同比增速会超过120%。
上半年出货量增长的驱动力在于,一是下游产销超120万辆,带动动力电池同比增长接近4倍;二是储能锂电池市场同比增长超40%;三是其它细分下游市场,如电动工具等同比增速超50%;四是海外需求旺盛带动出口大幅增长。
回溯历史,2014年开始领域迎来真正放量的元年,四大主材出货量在2016-2020年复合增速30%-40%,GGII预计2021-2025年的年复合增速将继续保持在该水平。
“年复合增速10年保持在30%-40%,说明这是一个黄金行业,且确定性十分大。”
4大行业变化
站在新一轮扩产周期的重要节点,过去一年半,锂电四大主材领域已然发生了变化,高小兵从产品结构、集中度、价格走势、供需情况等作了阐述:
一、产品结构变化:高性能材料占比提升
正极方面,LFP材料占比从2020年的25%上升到2021H1的38%。预计今年全年磷酸铁锂的占比将超过三元材料。
GGII认为,LFP材料并非替代三元材料,而是价值重新回归,未来三元材料与LFP材料仍将长期并存。在部分领域,比如在储能市场,磷酸铁锂更有优势,三元材料在电动工具、长续航里程的乘用车的优势还是会继续维持。
负极方面,人造石墨占比从2020年的83.6%上升到2021H1的85%。GGII认为,人造石墨的优势继续领先,其比容量已接近天然石墨,高端超365mAh/g。未来随着技术进步,人造石墨比容量与天然石墨相比,优势会逐渐放大。
隔膜方面,湿法隔膜的比例一直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随着下游锂电池高能量密度趋势,带动湿法隔膜提升。不过GGII认为,湿法并不会全部替代干法,两者将相互发展。今年得益于储能和磷酸铁锂出货的大量提升,干法的出货量也不断上升,未来干法隔膜仍会有一席之地。
可以看到的是,磷酸铁锂、人造石墨以及湿法隔膜这几类占比提升的材料具有高容量、循环性好、性价比等一个或多个特性。
由此,GGII分析得出,锂电池的发展方向是往高性能、低成本发展,更高性能的锂电池是未来主流,高性能材料占比将继续提升。
二、集中度下降:中小企业的黄金上车机会
数据来源:GGII
从集中度来看,今年上半年,正极、电解液和隔膜排名前六的集中度均有所下降,仅负极有所提升。GGII认为,负极材料TOP6行业话语权强,石墨化供应充足,满产满销,中小企业石墨化短缺是集中度提升的原因。
在过去五年,四大主材的集中度一直在往上走,而今年上半年集中度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产能不足,后面的材料企业有机会进入一些大厂,或者跟一些潜力企业合作。
“五年前的门槛是资金,而现在的门槛是资金、技术、团队、供应链、客户资源,所以现在这个门槛更高。”
需强调的是,锂电材料行业在未来10倍的增长空间相对确定,现阶段各环节都还有进入机会上车,但在门槛更高的情况下,要有竞争要素储备才可能在这个行业快速爆发的时候获取一席之地。
一方面,下游需求旺盛,头部企业产能有限,中小企业产能利用率将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行业产能不足,是最佳且近期最低门槛的上车机会,但需要极强的资金和技术实力。
三、价格向上:材料周期性蓄势待发
今年上半年以来,三元、铁锂、负极、电解液价格均在上涨,且电解液价格大幅上涨。
高小兵表示,上述主材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大因素,一个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比如正极材料是受镍、锂盐等影响;另一个是产能不足,比如磷酸铁锂产能偏紧导致价格上涨。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隔膜价格没有出现上涨,但并不代表明年不会涨。
从价格趋势看,下游电池价格快速下行,与成长期特点匹配,虽然主材价格波动,但这是受到原材料影响。GGII的看法是,原材料具有周期性而主材周期性还未出现,当前产业链仍处于投资开发阶段,需大幅扩产迎接周期性到来。
四、供需不平衡:材料产能需增8倍
GGII的保守判断是,2025年中国的渗透率将达到35%,预计锂电池出货较2020年将增长5倍。若按照目前产能的60%到70%来预测,材料现有及规划产能需要达到2020年的8倍以上。
高小兵指出,当前产能偏紧的是VC、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PVDF等。从原材料供需来看,锂盐之前75%以上都依靠进口,无论是澳洲锂辉石还是盐湖,由于海外锂资源扩产延期导致今年碳酸锂等锂盐价格飙升,而国内锂辉石和盐湖开发仍需要时间。
具体来看,VC和六氟磷酸锂基本上到2023年缓解,且一定程度上将会存在产能过剩;负极产能较充足,主要是原材料限制了它的价格;隔膜和铜箔今年涨幅不明显,从现有产能来看相对能够满足当前需求,但到明后年并不是很确定;磷酸铁和氢氧化锂当前出货偏紧;溶剂随着不断扩产,供应紧张将有所缓解。
5大市场动态
市场需求大幅增长直接刺激四大主材产能大规模扩充,整体来看行业预期好,产业链扩产、投融资、新入跨界多,材料供给增加。
一是扩产。截至2021年8月,GGII不完全统计,2021三元正极总规划扩产超120万吨、铁锂正极超240万吨,负极超115万吨、电解液超80万吨、隔膜扩产超100亿平。
二是跨界布局。企业跨界入行,如钛白粉企业布局正极,石墨化、针状焦企业布局负极,聚乙烯企业布局隔膜等,包括中核钛白、龙佰集团、万华、三美股份、江铜等,且新进入者大多是经历过原来行业周期的企业。
三是投融资。为进一步扩张产能,增强资本实力,企业不断加快定增与可转债、融资与IPO发行等融资。
四是上下游整合。锂电池厂商纷纷布局上游原材料,如国轩布局正极、BYD布局锂盐、欣旺达布局隔膜涂覆、亿纬锂能与正极和隔膜企业合资等。
五是海外布局与出口。2021H1我国磷酸铁锂、隔膜、负极材料、电解液、氢氧化锂等材料出口均创历史新高;在海外布局上,天奈、容百、天赐、新宙邦、恩捷等材料企业均已在海外建厂。
展望2022年
基于对过去的一系列复盘与最新市场走向,GGII对于2022年四大主材的发展预判是:
正极方面:目前磷酸铁锂供应偏紧,三元材料产能充裕;到2022年,磷酸铁锂、三元产能充裕,但是锂盐因锂矿、磷化工供应不足,将成为正极材料产能释放限制因素。
负极方面:目前石墨化为负极产能限制瓶颈,导致价格飙升;预测到2022年,上半年石墨化将逐步缓解,下半年大批量石墨化投产释放,负极产能利用率提升,价格回落。
隔膜方面:目前供应开始逐步偏紧,干法、湿法的一线企业逐渐满产满销;预测到2022年,产能投放与实际需求错位出现部分紧缺,价格可能回升。
电解液方面:目前因VC、六氟原材料短缺,行业供需紧张,成品价格暴涨;预测到2022年,原材料持续紧张态势将持续到2022年Q3,有望在2022年底供求大幅缓解。
整体来看,GGII认为,一方面,当前锂电主材行业还未进入周期性波动,需大幅扩产以迎接2025年35%的电动车渗透;此外储能市场也处于爆发前夜,随着储能基数上升,锂电材料量级也将扩大。
另一方面,由于还未进入周期性,对很多企业而言还有进入的机会,但需警惕的是,只有规模远远不够,在资金、技术均有一定的门槛。GGII的判断是,5年后锂电材料的周期性将会出现。
大众投资超1.4亿欧元在合肥建电池系统工厂 2023年投产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