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信京牌6年间为数万车主提供北京车牌托管,租赁京牌,请拨打:18532672073(微信同步)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已进入成长期
最近,国家针对中国汽车出口的大趋势,建立了几个不同类型的出口基地,意在鼓励探索发展提升中国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中国制造”的地位,这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汽车来说不仅是一个利好的消息,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笔者以为,纵观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汽车历经了“引进-消化-吸收”的非同寻常的阶段,特别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历经改革开放20多年的锻造洗礼,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现在已进入真正的成长期。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自主品牌的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市场占有量不断增加,销售服务网络和品牌管理不断得到增强;二是自主品牌先后进入发展中国家,并且逐渐增强售后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中国制造的理念;三是随着自主品牌的品质提升,带动了汽车零部件厂商的品质提高,并形成共同走海外研发之路的具体特征,进一步完善和增强市场的核心动力;四是在吸收国外制造经验的同时,使自身的创新能力、融合能力、制造体系、设计流程、品质管理都得到了不同寻常的提高。五是在外国专家、技术工人引导下,中国蓝领技术工人的队伍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市场售后维修队伍空前壮大,对第三产业的开拓形成了有力的支持。六是全面提升了中国制造核心理念,在吸收消化国外经验的同时,知道了中国汽车究竟要走什么发展之路。
因此,可以说目前中国正进入汽车时代的门槛。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课题组的研究,一个国家一般在拥有汽车的家庭达到10%-20%时开始进入汽车社会。尽管目前中国还只有北京、深圳、东莞、广州4个城市达到或接近这个水平,但随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提高,中国城镇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在2010年将达到7.05%,到2015年,将达到15.29%。
中国汽车缺“文化”?
随着中国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汽车消费大国,使汽车对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工作和思想的影响逐渐深入,汽车文化的逐渐普及正在展开。逐渐崛起的汽车文化理念带动了国内一大批相关产业,几乎所有的大中型城市都有较大规模的专业改装店和汽车用品专卖店。汽车美容、汽车影院、汽车旅馆、汽车餐饮等与汽车紧密相关的新名词儿不断涌现。尤其是中国出现了首家以汽车文化为特色的餐馆南京的“轩辕”楼大酒店,起名“轩辕”,一是两字皆有“车”旁,其含意是酒店钟情于汽车;二是轩辕黄帝乃是中华民族之祖先,又是世界造车到现代汽车的发展过程。
“中国虽然是目前全球最具活力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企业,在制造硬件的投入上不比世界上任何汽车企业差,差的就是设计,中国应开发融入本土文化的新车型”。被誉为汽车设计领域泰山北斗的世界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先生一针见血的指出。乔治.亚罗先生认为,当前中国汽车设计方面过于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风格,所以也无法像欧系或日系车那样形成自己的流派。
中国汽车缺“文化”。现任上海华普汽车董事长徐刚也发出如此感慨:中国汽车设计无风格 我们吃了没文化的亏。
是的,有位资深的经济学家说过,“产品的一半是文化”,“文化也是商品”。汽车社会的标志除了汽车保有量达到一定的数值之外,更深层的标志是建设相应的汽车文化。只有汽车文化进入了成熟期,汽车这一现代事物才能真正变革人们的生存实际,印下被车轮碾过的痕迹。
中国汽车亟需进行“文化变革”?
那么,中国汽车设计到底是一个什么现状呢?笔者以为,中国汽车设计存在四大缺失:
一是设计能力缺失。一直以来,中国的汽车设计大多数是靠拿别人的设计加以改进。从1966年“北京”汽车的设计就被指抄袭苏联的“嘎斯-69”,红旗的老爷车外形也多是仿造,较近期的概念车还被指抄袭劳斯莱斯。过去几年来,包括通用、丰田及本田等跨国汽车大厂分别控告奇瑞、吉利与双环等中国汽车厂,朔其根源,都是因为本土汽车企业设计能力的缺失。为了避免“抄袭”所带来的麻烦,目前中国汽车走的是一条“外国车,中国蛋”的捷径。为了解决迅速发展的汽车市场对新车型的需求,而汽车企业自身设计能力又无法满足需求的矛盾,于是,各汽车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纷纷借助外来力量,与外国设计公司合作开发新颖的、有吸引力的车型。
二是设计观念的缺失。由于我国近年来一直走的是“购买外观”式“外国车,中国蛋”的捷径,目前,国内企业对待汽车设计的观念和心态可以用“崇洋媚外,谈虎色变”八个字形容,缺乏严重的自信。这犹如吸食“鸦片”上瘾的人一样,越来越依附于外国设计公司。这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长此以往,中国汽车行业的设计将会步入专家说的“你越不开发,你就越不会开发,你就越不会开发,你就越惧怕开发,你就越惧怕开发,你就永远不会开发”的怪圈。因此,中国汽车企业亟需重朔设计观念。
三是“中国元素”的缺失。由于中国汽车企业设计能力缺失,走的又是模仿、“抄袭”和“外国车,中国蛋”的路线,造成了中国汽车设计“中国元素”的严重缺失。按理说,中国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汽车文化理应具有深厚的底蕴。而汽车设计中的“中国元素”或“民族特色”是不能刻意追求甚至硬贴在车身上的,它应当是设计师对民族文化理解后的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这就需要我们的设计师们将这种深厚的民族文化融入到汽车设计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
四是人才的缺失。作为一个优秀的汽车设计人才,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充沛的精力,同时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流程。尽管中国50年代和60年代有一批经验丰富的汽车技术人员,但目前年龄都已很大,跟不上先进辅助设备的更新速度;而近年来汽车设计专业的大学生,不少已经改行,“另谋高就”;而实际工作中,就算是“科班”出生的汽车设计专业的大学生,要真正能够独立开展设计工作,至少得5年;能独挡一面,恐怕得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此外,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格局的形成,必然会引起人才竞争的全球化,各汽车企业之间进一步加剧了人才争夺战,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设计人才的断层。
可见,中国汽车行业亟需进行一次“文化大变革”。
中国汽车“文化大变革”应把握好“两个关键”
头痛医头,对症下药。笔者以为,中国汽车行业进行“文化大革命”,应把握好以下“两个关键”:
一是要重朔设计理念,重新找回自信。俗语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我们可以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现代的设计观念,但无需从形式上去照搬,这种照搬只会越来越失却本土自己的东西,跟着别人的步伐走,否则,“中国自主品牌”就永远没有出路。我们必须尽快从这种盲目的拿来主义,从这种“东施效颦”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朔设计理念,重新找回自信,树立“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够做到,甚至比别人做得更好”的观念。
二是要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即“神”融入到现代汽车设计中,逐渐形成有“中国元素”或“民族特色”的设计文化。如何使中国的汽车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这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立足世界的根本。中国的本土文化是什么?是儒学文化、五千年的封建文化,这些文化随着具体的事物通过视觉表现出来,如国画、书法、易经、禅学、五行八卦等等,民间还有剪纸、泥塑、木版年画等,这就是一种文化,就是汽车设计在中国急需的养料。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设计的本土化问题,认识到设计必须融入当地的文化中去才可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处于东亚文化核心地位的国度里,更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设计的本土化并不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肤浅理解即“形”的简单套用和照搬,而是要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即“神”融入到现代汽车设计中,从而逐渐形成有“中国元素”或“民族特色”的设计文化。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