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信京牌6年间为数万车主提供北京车牌托管,租赁京牌,请拨打:18532672073(微信同步)
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王朝阳:动力电池的多元时代
10月18日-19日,2021第九届汽车与环境论坛暨第13届全球汽车产业峰会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主要围绕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动力总成电气化、ADAS与自动驾驶、芯片与汽车基础软件、智能座舱等行业热点话题展开,旨在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中国汽车产业有序发展的新思路。下面是总监王显斌在此次论坛上的演讲实录。
盖世汽车研究院总监 王显斌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线上朋友,大家好!很荣幸代表课题团队针对乘用车白皮书做这次汇报和发布。我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汇报:1、乘用车电气化市场及发展趋势;2、核心零部件技术发展趋势;3、供应链配套体系展望。
乘用车电气化市场及发展趋势
电气化在中国市场发展很快。今年1-7月份批发量总量同比增长保持非常快的态势,这里面BEV、HEV发展是非常快的,另外1-7月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12%,今年9月份这一数据已经超过16%,从保险终端数据来看,渗透率接近20%。所以我们判断,明年或者后年NEV在乘用车领域可能提前实现20%的目标,从电气化渗透率来看也是保持非常快的增长,1-7月份接近17%左右。
从结构上来看,现在纯领域呈现哑铃型状态,就是高端产品和A00车发展得比较好,其中A00产品今年1-7月份占比已经接近36%左右。随着新势力和传统自主品牌高端品牌的带动,高端产品有比较好的表现,其中当然包括特斯拉ModelY,目前从区域来看,9月份上海新能源市场渗透率达45%以上,特斯拉Model Y客户需求明显。插电式随着比亚迪DM-i的增长也有非常好的发展,特别是10-20万A级车,插电占比也是非常高的。
过去大家认为,车的发展主要受限牌(一线城市)影响,但是今天我们看到,新能源汽车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和新一线城市渗透,渗透率越来越高,这说明,随着智能化和电气化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用户接受度和被教育程度也有很大的改善。我们看到,虽然限购城市占比还是比较高,但随着市场接受度提升,我们认为未来非限购城市渗透率会越来越高,而且也会带动新能源汽车更快的发展。
从竞争格局来看,在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玩家越来越多,比如说从2019-2021年我们看到自主品牌高端品牌陆续推出,现在又有很多互联网公司从不同的场景切入,比如说小米可能偏向于年轻一代,美团可能偏向于从物流场景化的用途市场切进。在过去两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中新势力占比已经接近30%。很多人认为,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会是三个1/3,但是今天新势力在这个领域做到这个级别,这对这个产业是有非常大的影响。
混动技术领域,目前48V作为过渡和降成本的技术方案,在豪华车品牌里面相对表现比较好,而在HEV领域,补贴带来的影响其实不是特别大,而且每年都保持非常快的增速。但是整个HEV市场份额基本上都是丰田系占主导,我们也期待未来自主品牌随着专属DHT和DHE出来会有很大的帮助,包括比亚迪DMI也有很好的表现。
目前我们拆分了大众朗逸车型,现在BOM成本里面最核心还是电池,在紧凑型A级车里面占比30-40%,随着电池成本趋向于100美金或者80美金发展,在2023年左右典型A级车300公里车型可能跟现在燃油车购买成本基本持平。
我们通过大量访谈的输入,根据数据团队未来预测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在202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应该会超过30%,在明后年会提前实现国家20%的目标,节能汽车这块也会有比较好的发展。未来中国车市应该进入博弈态势,预计2025年乘用车市场电气化率应该会超过47%,整个市场也会随着排放和技术成熟有更好的表现。
核心零部件技术发展趋势
现在中国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TOP10里面基本上有6家,在这一领域产能优势和配套优势非常明显。从国内情况来看,龙头企业竞争格局也是非常高的,前五家市场份额超过80%,宁德时代一家就占了50%。
随着电池产能需求扩张,特别是高品质动力电池的短缺,第二梯队一些企业还会有很多优势。所以我们看到有非常多动力电池头部和第二梯队,包括一部分新的玩家都在不断地扩张新的产能满足未来产业发展,那么未来竞争的点就在于商业化量产和规模化交付的能力。
从车企角度来,车企为了掌控行业溢价,包括供应链的安全,不管是大众、吉利、特斯拉等等,都在通过合资、投资或合作等多个维度的策略布局动力电池,像蜂巢、国轩等等都有不错的表现,特别跟同类行业玩家进行合资和深度捆绑。
由于碳排放和补贴政策的刺激,现在欧洲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我们非常欣喜的看到,中国产业链上面电池的玩家,包括原材料玩家,也开始不断地出海。我们也会看到,未来随着欧洲市场电动车市场不断爆发和美国市场扩张,未来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落地包括并购举措将越来越多,这也会带动大量下游原材料公司出海。
从国内趋势来看,磷酸铁锂回归是非常抢眼的,可以看到,整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倾向在标配,包括中低端甚至中高等级车型标准续航版车型配套磷酸铁锂电池,因为磷酸铁锂安全性、长寿命,包括工艺创新带来能量密度的提升,未来几年磷酸铁锂还会有比较大的竞争优势。
目前大量企业也在不断尝试在三元、固态、无钴电池布局相关的产品技术满足汽车需求,电池产业本身虽然能量密度极限突破会比较漫长,但是在工艺、制造、品质上面的创新还会有很多方案和策略去落地。
我们认为,动力电池技术方案未来会跟汽车产品的应用跟场景强相关,比如说经济型车型,磷酸铁锂的优势相对来讲会多一点,在高等级主打1000公里续航车型,可能三元,包括高镍三元电池会有比较大的优势,未来固态电池(氧化物电池)会有比较快的商业化落地的进展。
另外一个模块是电驱,目前1-7月份国内电驱动装机量已经超过去年,也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目前主机厂份额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也已经成为行业主流方案,未来也会往多合一方向发展。现在市面上华为、长安、比亚迪已经推出了集成度更高、体积更小、更紧凑的产品方案,降低成本,实现更好的配套。
也有专家讲到,现在电驱动核心在于电控,电控核心在于IGBT,包括MCU,我们欣喜地看到,芯片领域国内IGBT领域开始取得一部分突破,比如说比亚迪,中车都已经陆陆续续量产,当然就下一代碳化硅而言,国内企业步伐相对比较慢,未来这也是行业竞争的焦点。
现在面临降碳压力,国内外车企纷纷选择DHE和DHT方向去走,所以未来混合动力还是发展比较快的市场。这里面我们看到国内外车企主流的专属发动机,目前采用DHT方案,热效率基本做到41%,有些可以做到43%左右。未来随着高压喷射等发动机核心技术的发展,我们认为,DHE市场份额在2028年超过300万,这块会随着混动车型需求大力发展。DHT也是一样,现在越来越成为车企特别是自主品牌主打竞争的方案,我们预测,随着DHT在供应链的成熟、集成度和综合能耗方面的进展,在2028年混合动力专属发动机市场会超过450万,这个市场也是非常大的。
供应链配套体系展望
随着疫情的发展,包括主机厂和零部件公司,从供应链的安全性、溢价能力、自身对于核心技术的主导权来讲,我们看到,大量的主机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在电气化产业链的布局越来越深,这也是一种纵向一体化的策略。当然有很多企业做的很深,有的企业做的可能比较浅一点。未来打造安全有效、技术可控、灵活配套的供应链应该成为大量企业,特别是车企主流的一种选择。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主要报告,也非常感谢白皮书课题项目小组,包括接受访谈的各位企业专家,以及供应链领域的朋友,也希望通过白皮书这种形式跟大家多多探讨,欢迎大家跟我们多多沟通交流。谢谢大家!
以色列公司推出“可折叠”电动汽车 4辆占1辆普通汽车位置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