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信京牌6年间为数万车主提供北京车牌托管,租赁京牌,请拨打:18532672073(微信同步)
新能源汽车销量超预期提升,用户充电痛点复杂多样,充电质量何时跟得上?
原材料涨价“汹涌”,下游涨价情绪蔓延。
由于“双减”及强劲的市场需求,2021Q3四大主材及上游关键原材料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
2021Q1-Q3四大主材价格走势
GGII测算,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方形铁锂电芯理论成本由年初的0.33~0.39元/Wh上涨到0.48~0.54元/Wh;方形动力523电芯的理论成本由年初的0.45~0.51元/Wh上涨到0.61~0.67元/Wh;对应的圆柱三元523电芯的理论成本则由0.4~0.46元上涨到0.58~0.64元/Wh。
整体来算,电芯和电池系统的理论成本上涨幅度均超过30%。
数据来源:GGII,2021年9月
GGII认为,若原材料价格依然高居不下,甚至继续上涨,则原材料价格对电池成本的推涨会在第四季度及明年集中体现。
事实上,近期包括赣锋锂业、鹏辉能源、卓能等电池上下游企业均已陆续发布调价通知函,表示难以消化原材料涨价压力。
尤其是年初至今PVDF、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等环节价格大幅上涨,电池环节成本压力凸显,据了解,目前电池价格上调幅度在5-10%。
上游材料涨价,对于电池及整车环节都带来较为明显的成本上升。
一组数据显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动力锂电池理论成本涨幅超30%,最终到整车厂端,电池的采购价格实际增加幅度约10%-20%,由此带来的整车的物料成本上升幅度约为3.5%-7%(电池物料成本占电动车的物料成本约35%)。
以售价为2.88~4.36万元区间的五菱宏光mini EV为例,其电池电量为9~14KWh(对应续航里程120-170KM),假若碳酸锂价格上升至25万元/吨,则整车电池成本将上涨约800-1300元。
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价格上涨情绪正在逐步蔓延。
按照惯例,车企每年10月会与电池企业探讨电池第二年采购价格,目前的反馈是,车企普遍无法接受动力电池涨价。不过,针对原材料涨价压力,车企表示也愿意通过账期、绑定合作、金融合作等其他形式,缓解电池企业压力。
在“原材料-动力电池-整车”这一成本传导机制中,将呈现出以下特点趋势:
1、从原材料到动力电池
1)原材料价格为市场报价,考虑账期、采购量、客户议价能力等对价格的影响,实际上头部电池企业的采购价格比市场报价低;
2)电芯企业产品性能、良率、成组率等因素提升,对冲了部分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长期来看,随着电化学技术、制造水平、电芯及电池包设计水平提升,电池成本下探是未来趋势;
3)GGII,2025年中国锂电池出货预计较2020年增长近5倍,这需要配套材料规模向10万吨级别以上迈进。长期来看,材料规模效应带来的降本增效也将对冲部分上涨压力。
2、从动力电池到整车
1)长期合作、议价能力、采购量、账期等同样会使得整车厂实际采购电池的价格比市场价格更低;
2)考虑到价格波动,部分整车厂可能会与电池厂达成协议,就某些关键原材料(如锂、钴等贵金属)的涨价价差形成相关的补偿协议;
3)目前我国市场渗透率逼近20%,今年销量有可能冲破300万辆。考虑规模效应带动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成本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弱或抵消电池成本上升带来的影响。
德国车企三巨头博弈:软件系统合作运营何时能实现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